•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州市荔湾区档案局馆长林伟森

2015-11-13 14:48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档案局 钱淑仪(特约记者)

身体力行 诠释档案文化——记广州市荔湾区档案局馆长林伟森

也许有的人是这样理解档案文化的,发掘利用档案资料编辑出版一些编研资料,举办一些展览,设立一些讲堂,或者推出一些档案文化品牌……广州市荔湾区档案局馆长林伟森对此则进行了更具哲学意义的思考和实践。

    

最美档案人——林伟森

倾力打造档案文化品牌

说起林伟森的名字,许多人并不熟悉,但如果提起“广州清代十三行档案”,其知名度则超越了档案界,这位有着典型“老广”智慧,却又内敛、质朴的基层档案局馆长,正是这一系列文化品牌的策划人与导演。

2000年,广州市政府召开“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在会上向媒体展示的由荔湾区档案局馆征集的1000多件清代十三行档案复制件展品,成为关注的焦点。由此,缘起于当时广州市一个仍较粗略的十三行商业开发计划,逐渐被荔湾区档案局馆打造成了一个具有浓郁档案特色的文化品牌,宣传效应慢慢形成,至今,已从国内外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征集到各种档案、历史绘画、图书资料1万多件,接受社会捐赠的清代外销广彩瓷、通草纸画、清代家具、象牙工艺品、玻璃画、广绣等艺术品1000多件,利用上述征集的档案、史料编写出版了7本“十三行”专著,推出了与中央电视台合拍的电视片《帝国商行》,举办了7场次的专题陈列展览,还与高校联手对这一文化品牌进行深度开发、推广,如与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了“清代十三行档案史料研究中心”专业网站,近期更在市政府筹建的文化项目“清代十三行博物馆”工作中挑大梁,承担了编制展览大纲和征集展品的工作。在打造这个文化品牌的过程中,由于选题契合了荔湾区发掘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塑造荔湾作为广州近现代开放发展桥头堡形象的意图,因此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

林伟森探索档案文化之路的另一得意之作是经编委同意给荔湾区档案馆加挂了“艺术档案馆”的牌子,成为全国首个区级艺术档案馆,在其他同行还在研究艺术档案管理体制、艺术档案流向时,先行先试,拓展了综合档案馆的外延,在注重完整性、系统性收集艺术档案方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博物馆、艺术馆的新路子。目前馆藏的艺术档案已达到2000多件,征集到了一批玉雕、牙雕、木雕、广彩、广绣等艺术品,邀请艺术家开展了“古今羊城八景”“诗情画意说荔湾”等各类主题创作活动。他们举办的“羊城八景书画艺术展”吸引了不少老广州从外地赶来参观,留下了“羊城八景艺术创作填补了广州历史文化空白”的留言。在纪念岭南画派画家杨善深100周年诞辰举办的画展上,著名艺术家卢延光这样评价:荔湾区档案馆为岭南文化的承存做了一件大好事。许多艺术家与林伟森后来成为深交,不仅是因为当他们还是“潜力股”时林伟森帮助他们把画展办进了广东美术馆,还因为林伟森为这些艺术档案建起了一个安全而永久的家。而今,荔湾区委、区政府将档案馆每年的展览活动纳入了区政府主办的民俗文化节,成为一个常规性的保留项目,每年还投入约100万专项经费开展艺术档案的征集和文化宣传工作。

创新的动力来自先进的文化观

林伟森有一句口头禅:做人要抵谂(粤语,意为不怕吃亏之意)。他对档案文化内涵的理解是:不是搞了艺术档案才是搞档案文化,重要的是在工作的思维和方式上体现档案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坚守平凡,创造非凡。他对档案文化的思考颇具哲学意味,既然文化主要体现的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生活习惯,因此,先进的档案文化就是以新的观念、新的价值取向、新的工作方法,运用新的技术、新的体制去解决档案工作发展中的问题,保障档案工作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档案服务的需求。

对档案文化的理解,成为林伟森开展工作的主导思路,也就有了基于服务理念的不少创新动作。

从2010年开始,荔湾区档案局馆就开始提供“异地查询,就地出证”服务。利用者如需查找公证、婚姻等民生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可以不用到区档案馆,而是直接到区民政局或区政务中心的对外服务窗口提交申请资料,就可以查找到区档案馆通过政务网络审核之后传输到服务窗口的相关档案信息,还可以由服务窗口得到根据档案馆授权为利用者出具的证明,整个工作流程一般只需要15分钟至20分钟。

从2000年开始,在荔湾区16个区属单位开展了文件中心的试点工作,先由区档案馆向试点单位提供每年的文件归档整理社会化服务,再利用区档案馆开发的电子文件归档备份中心系统,为各试点单位建立虚拟档案室,用符合专业化的数字档案提供服务,整理好的纸质档案仍由各单位档案室保存。林伟森的设想是,实体的文件中心可慎重地建立,或根本不用建立,但可以先建虚拟的文件中心,在大家都习惯使用虚拟文件中心之后,随着无纸化办公的进一步实行,机关实体档案室的功能也将淡化,区档案馆文件中心的职能也将自然形成。

林伟森坦承,档案工作很多内容都是主动向领导要求增加的,这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价值取向主导的结果,只有把肯干、多干的服务理念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才能不断产生新的工作理念,建立新的工作体系。记者问林伟森:“你主动增加这么多工作,你的部下不会有怨言吗?”林伟森笑着说:“那就看领导能不能发挥你的人格魅力,用这种文化观影响你的部下了。应该相信大部分人都具备希望干事创业、体现个人价值的潜质。”

放飞人才的“开明”主管

档案部门的领导都有一个共识,人才问题在档案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人才,没有合适的知识结构,再好的理念,再优秀的计划也无法实施。对领导者来讲,保持队伍稳定,还是让人才流动,哪一种选择更为明智?林伟森的选择是后者。

他担任局馆长后,除了批准个人提出的调动申请外,还先后组织了3次较大规模的人才交流,每一次干部交流都占在编干部的20%左右。得益于他的这种理念和举措,荔湾区档案局馆向其他部门输送的人才,在5年内都会在新的部门里连续提拔两级,其中有50%交流的人才还担任了该部门的领导职务。

当记者问他为何能这么大方地输送人才时,林伟森的回答仍然与文化观有关:为人才的更好发展提供服务。这样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观念,也是档案事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两者兼顾的体现。

敢于放飞人才,在于林伟森有了解人才培养规律的底气。他认为,每一个人在特定的条件下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领导的责任就是将这种潜能的正效应发挥出来。培养一个档案专业干部通常需要3年至5年时间,在这个时候通过提拔或工作调动,人才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优质发展期,反之,极有可能产生负效应。为了能放飞人才,林伟森也有足够的准备,保持有监督指导、档案馆业务、档案数字化、档案文化开发、档案后勤保障等5类专业人才来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在每类专业人才背后都培养1名至2名后备干部,一旦有机遇,林伟森便力推人才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12月9日 总第2544期 第一版)

编辑:超级无比滴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