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景海峰:警惕中国文化的被边缘化

2015-11-12 14:33 来源:南方网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一个输出型的文明,它在世界文明的格局当中,扮演着不只是照亮自身,同时也扮演着不断向周边地区输出影响的角色,它表现出的强大的辐射力曾经光芒万丈。但这种情形,从上个世纪初便开始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是处在不断收缩的状态,日渐地被边缘化和陌生化。

  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但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就连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远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以至于学问中人每言必称希腊、语必举西学,英、美、德、法,如数家珍,但是对自己的东西却常常是知之甚少,用数典忘祖来形容也不为过。很多知识分子可能对西方的东西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中国的东西却了解的很少。从上到下,我们的话语模式是被一些脸谱化和简约化的口号式的知识所笼罩,当代的中国人离自己的文化传统是那么的遥远!在这种状况下,可以说自身都难以自顾,怎么可能还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呢?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哀,所以我们在今天要好好反思一下。

  中国文化的日益式微当然有西方文化崛起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因素,但是我们更应该从自身找下原因。中国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兼容性。认真研究中国古代史不难发现,越是开放的朝代,文化就愈发达。清代以前,中国文化可以说在世界上一直是“一枝独秀”,让任何西方人都不敢小觑。但正因为如此,养成了一部分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风气。这种风气以清代为甚,自清朝开始,大部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心态就是“看不起”,盲目自大,由此“闭关锁国”,很少再学习和接纳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由此式微。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惊醒了这头“狂妄自大”的“睡狮”,这时他们才发现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已不再是“主流文化”。他们开始学习西方,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学习西方的同时,抛弃了中国文化,出现了“全盘西化”现象。有人说“五四精神”不就是“批孔”,反传统吗,那为什么还要学习“五四精神”呢?实际上,陈独秀、吴虞、鲁迅、胡适等人批判孔、孟,弹劾程、朱,是针对民国初年混乱的政治局面和帝制复辟的各种闹剧,就是为了打破封闭的门户、解放禁锢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这种真实的精神就是对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民智的开启,这个才是五四的真精神。但是这种真精神我们看在以后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回响和落实,反倒是一些皮毛被抓住不放,特别是把五四和反传统划上了等号,并且无限地夸大和利用了。好像你要革命、你要进步,就一定要反传统,这成为无形中的一个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下,就变成了什么样的结局呢?就是一反到底、愈反愈烈。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出现了“全盘西化”的思潮,再加上到了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大批判的声浪,这样就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的传统也日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这种长时间的闭门思过和自我反省,加上无休止的批判,当然使得这种文化传统一落千丈,使得原有的历史光辉黯然失色。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再保持光辉形象呢?反过来,谁都可以拿这个传统文化作为撒气的对象,不如意的时候就骂这个传统、骂老祖宗,这个时候传统文化成了“受气包”、“出气筒”。现实的东西不行,都归罪于传统,认为是传统所致。明明是自己的问题,也要往老祖宗的头上栽,这个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成了最无辜的“替罪羊”。在这种情况下,有谁还会对传统文化抱一点敬意?有谁还会对传统渐渐远离的身影怀有一丝惆怅呢?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文化传统就慢慢变得一钱不值,就丢掉的差不多了。这种普遍状态使得我们这个社会到处弥漫着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的气氛,中国人已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想三四十年代的全盘西化和六七十年代的批儒反孔,很多对传统文化带有恶毒侮蔑的说辞,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但50岁以上的人都一定记忆犹新,当时把传统文化批判的一塌糊涂,简直是面目全非。这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化形象的自我矮化和不断的妖魔化的过程,这种情形之下,中国文化的形象就越来越不可敬、越来越不可爱,变得日渐地遥远和模糊,和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也就越拉越大了。所以对一般人来讲,中国文化的形象当然就慢慢变得陌生了、空洞化了、甚至“一无所有”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已逐步强大,走向崛起,但这种崛起除了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层面的崛起外,是不是还应该有文化方面的崛起?我们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说,要体现出你所具有的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而与西方不同的那些独特价值,能把这些价值推展到全世界去,然后让世人刮目相看,令世界肃然起敬,这才真了不起,这才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所愿。

  中国要想进一步的发展、要更健康的崛起,只能是一个和平的方式,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和周边的左邻右舍和睦相处,为更好的发展赢得时间和机遇,也赢得更大的空间。对内而言,就是所谓和谐文化的弘扬,或者是今天所讲的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个应该也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思路有关系,同时,这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树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中国文化、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形态,它强调的是以和为美、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贵,它是把和谐的人伦关系、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思考社会、思考人类、思考世界、思考宇宙的基点。所以树立和谐意识、弘扬和谐文化、发展和谐精神,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以上内容摘自景海峰教授在名人名家讲堂上的演讲,有删节)

编辑:超级无比滴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